间会抚平一切,可是如果这个时间是加上消耗呢,那只会越来越差。可是土地是生命之源,哪怕是贫瘠的关中,也有几百万人口,总不能所有的东西的,都需要从外面进口吧,本地也没有足够的资金。
在贫瘠的土地上面,不停的努力,用勤劳,来养活自己。这是无奈的决定,也是必须的决定。
这种情况,就如同一个恶性循环一样,在北方大地上面不停的持续,从汉唐之后,北方和关中平原的土地,是逐步的贫瘠,在北宋已经到了相当恶化的程度了。
之后,却因为元蒙的出现,把整个中国都改成草原了之后,才慢慢的恢复了一些的,却到明清又没落下来。
越是贫瘠的土地,劳动力就越发的重要,因为只有足够的劳动力,才能够在农忙的时候,把地里的庄稼收割下来,不至于损失,而多余的前提下,还可以开荒。
为什么中国人,从封建社会开始,就重视男丁的存在,男丁越多的家庭,不但在乡村之中地位高,也容易的积累起家业。
按照封建的传统,大部分开荒所得的土地,经过一定时间的耕种,甚至缴纳一定的赋税,是可以变成自己的,只要是无主的荒地就可以了。
一头牛,可以相当于10个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