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气体就好了。
这个气体收集的过程,并不好过,赵信准备了一些气体钢瓶,定海军出色的钢铁合金,让一些高压钢瓶生产出来比较的容易,在常温之下,当不停的给钢瓶加压,向里面灌输乙烯,却没办法变成液体。
赵信就明白了,乙烯的临界压力比较的高,高在,还有温度这一项,在有了硝酸和硝石之后,冷藏成为了可能,在夏天也能够大规模的制作冰雪,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
乙烯的临界温度并不低,在降低到一定的温度之后,它就液化了,可以保存在钢瓶之中。
这个简单的实验,整个实验的过程很简单,没有什么催化剂,也没有什么复杂的温度压强,只是一个加热,把混合溶液,加热到170度左右,就可以大量持续的产生乙烯,只不过要装这些东西很复杂。
加压的方法,超过了钢瓶的最大承受能力,再加上定海军也没有足够的能力,给与足够的压力,那么选择低温是唯一的选择。
在没有科学的测量仪器,对于有机物之间的知识又是一知半解的前提下,气体状态的乙烯,很容易挥发,稍稍不慎,本来精准的实验,就变的不可控。
在完成了液化的实验,并且装出来100个钢瓶的乙烯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