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后世工业再怎么的发达,有一个最基本的东西,是永远无法忽视的,那就是粮食的总量。
没有足够的粮食,再多的钱,再多的黄金,又有什么作用,工业如果没有了基本的粮食作为支撑,那就成为无根之木。
当然了,跟工业相比,农业的总量不高,只要够养活人口,并且略有盈余的前提下,就够了,再多的粮食,只能带来贬值,而不会有别的。
为了加强劳动效率,赵信主导农科院和钢铁厂结合,进行了新式农具的开发。
以赵信的见识,本来最适合开发的,是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这样的,可惜,在蒸汽机没有大规模的突破的前提下,就算是制作出来的蒸汽机,也只是具有实验的功效,而没有实际运用的功效,就算是勉强弄出来,成本也太高。
没办法做出来拖拉机,也未必不行,对现有农具进行改造,比如说,用更加坚硬,锋利的工具,可以减少耕地的时候,牲口的消耗,可以在同样的时间,耕种更多的土地。
同样的,参考后世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办法,制作出更加庞大的犁,比如说,可以供八头,甚至是十头牛共同操作的犁,这对于分成小块土地的江南,或许没有太多的效果,可是对于大片地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