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看到某孕妇挺着大肚子,站在公交车上摇摆,在内心会生出怜悯之情,或许很多人不愿让座,最终选择无视,但这种情绪本身,是多数人都会产生的。
于是,在人类群体中,会逐渐形成老弱妇孺优先这条不成文的规矩。如果遵从这条规矩,人类个体当然要牺牲自我利益,把座位让出来,但它还是自觉形成了,而且被多数人接受认可。
这就是多数人的修正能力。
它能让人自觉放弃欲望和利益,在没有强制约束下,仍想去帮助弱者,遵从不成文的规矩。少数服从多数,个体服从集体,如此一来,便形成了道德。
道德不是具体哪个人规定,必须给谁让座,而是人类出于本能,通过修正能力达成的社会规则。
而在动物群体中,绝大多数行为都是由暴力决定的,它们无法大规模地达成共识,自觉地同情和可怜弱者。因此,动物虽有它们自己的语言,也不会去谈什么仁义道德,只追求个体的利益。
由此而论,即便没有圣人去弘扬,没有智者去概括归纳,人类群体还是会利用修正能力,诞生出等等美德,只不过它们可能换个名字而已。
所以,荀子义愤填膺,骂杨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