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后面的三场,而因为各种原因,比如状态等没有通过的考生可以继续考第二场,所以第二场和第三场被称之为复场,而最后一场是面试,所有的考生都要经历第四场。第四场主要是为了甄别一些作弊没有被发现的考生,县令亲自面试一下,把这些本身草包又作弊的考生剔除出去。
周庭玉话落之后,便有兵丁开始分发答题纸。统一的格式,而且县试也不糊名,罗信的名字,年龄。籍贯,三代,包括体貌特征都写在了第一页的答题纸上。
而从第二页开始便是真正的答题纸,每页上都有着红格。类似后世的稿纸,只是那方格要比后世的稿纸大上许多。一个格只能够写一个字,而且不允许写到格外。
此时天已经放亮,看得清放在桌子上的稿纸,只是寒风吹过。身体一阵阵发冷。
天气寒冷,不光是考生挨冻,那些监考的兵丁也挨冻,周知县更是忍受不了这种冷,便匆匆地在一张大纸上写下了考题。然后由两个兵丁举着让众考生观看。
题目只有一个,作一篇时文。
按理说大明朝的标准县试是出两篇时文,但是县试的自由度非常大,都由县令自己说的算。所以有的县是出两篇时文,有的县出一片时文和一首试帖诗。但是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