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坛士林,同样分成了两大阵营,争论不修。
继而再扩大的在野百姓,在野百姓倒是几乎全都支持罗信,把罗信标榜成了民族英雄,甚至说书的人都编成了评书赞扬罗信,戏班子更是编成了戏剧,赞扬罗信。
支持和弹劾的双方,你来我往,吐沫横飞,虽然大家都绞尽脑汁,但是谁都清楚,真正做出决定的不是他们,而是嘉靖帝。
但是,嘉靖帝却始终不言语,冷眼旁观。让人琢磨不透嘉靖帝的心思。
实际上,嘉靖帝的压力非常大。
徐阶和高拱第一次联手弹劾罗信,给嘉靖帝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嘉靖帝几十年不上朝,却依旧能够把朝政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凭的是什么?
凭的就是搞平衡。
无论是当初的严嵩和徐阶,还是现在的徐阶和高拱,都是一种平衡。
让严嵩和徐阶去争,让徐阶和高拱去争,而他嘉靖帝则是以一个裁判的身份坐在那里,将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但是,当高拱和徐阶两个人不争了,亲密无间的联合起来,这就对嘉靖帝的压力太大了。
无他。
徐阶和高拱联手,不争,那么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