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华夏因为几乎和外界是隔绝的,日本想要近距离获取情报基本成为了不可能。于是,他们唯一的情报来源,就是华夏方面的刊物、广播上的公开消息。
而当时也是因为华夏的封闭,导致华夏方面对于外界情报收集分析能力的应对不足。最终让日本成功的分析出了油田所在地、储量、炼油情况及开采量。
时间推回到1964年,当年4月广播电台播出《大庆》的报道。第二天,又专门撰文报道。由此,日方随即组织的专家们据此判断,华夏的大庆应该确有其事,但他们还不清楚大庆的具体位置、储量、开采情况……等等。
直到两年后的1966年7月的一期《画报》上,他们的公开情报收集人员看到一张照片: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手握钻机刹把,眺望远方,在他背景远处错落地矗立着星星点点的高大井架。
王进喜的身份毋庸置疑,作为宣传典型他肯定是石油工人。而唯有华夏东北的北部寒冷地区,采油工人才需要戴这种大狗皮帽和穿厚棉袄,同时根据华夏地理寒带及所需衣物、衣着习惯分析。日方的专家们很快断定:“大庆油田是在冬季为零下30度的北满,大致在冰城与鹤城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