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他记得倒多,可这时候抄出来毫无作用。
墨家的文章,则完全没有抄的必要。不是说不好,而是听起来完全像是理科课本:排成一行的全是各种定义,要么就是论文式的论证。
这东西绝对不可能吸引到大量的人。一篇《劝学》的前半篇可以引起市井轰动,一篇《墨经、经说》的杠杆原理和镜面反射定律肯定会把大多数人听得昏昏欲睡。
拿着毛笔和炭笔,感慨着这些笔锋锐利的先秦诸子的文辞,琢磨了两日,终于想到了两篇可以用来“篡改”的文章。
大喜之下,将纸分为两半,提笔写下了第一篇文章的名目。
《穆天子传》
他对《穆天子传》的了解,也就仅限于天子八骏、见西王母、和盛姬的爱情这三件事。
但此时《穆天子传》并未成型,要到战国中期、稷下学宫兴起之后,才会完成这个故事。
所以他可以抡圆了胡诌附会,而这两件事正是他所擅长的。
每天写出来一些,就拿出来念给墨者听,不几日的功夫墨者们都沉迷进去。
他们没有见过正统的竹书纪年中的《穆天子传》,可是穆天子东征、西游、哭盛姬的故事却已经有所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