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之后,方爱国转身,把早就已经准备好的一件紫檀笔筒拿了过来。
莫正阳把紫檀笔筒放在手心里,先是感受了一下重量,然后才细细鉴赏起来。
笔筒取上佳紫檀为质,料材硕大,包浆沉郁醇厚。口大底小,微有束腰,整体于端庄中透出秀逸气息。
笔筒通体雕刻蕉荫佛女,侧畔题诗。画面中芭蕉繁茂,一清秀尼姑赤身睡于蕉荫下苔石之上,形止潇洒。
又以狂草刻禅偈曰:“六根净尽绝尘埃,嚼蜡能寻甘味回。莫笑绿天陈色相,谁人不是赤身来?”诗画双美,颇有《兰亭》遗意。
在佛门中,芭蕉的形象一向与佛有缘,此幅芭蕉佛女,禅意深远,非一般心胸可以为之。正所谓:“能空诸相真无我,不用遮遮掩掩来”。
笔筒口沿一周刻字,莫正阳凝神细看之后,这才知道了此物的来历。
上面刻字为:“无我老师太自写通体小照,刻紫檀笔海,乃吾庵珍秘俊物也。不知何昔失去。乾隆廿七年九天生日,以百金赎还。品峰缶记。”
看到这些字迹,此笔筒的来历已经非常清楚了。
此笔筒之流传,井然有序,四十年代《东方杂志》美术版曾载此物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