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带着那么点盐分。
貌不惊人的小东西,却是大灾变前的“纵湖十鲜”之一,也是一味列于本草纲目中的药材,属方形环棱螺科,别名“鬼眼睛”,多用于清肺、止咳,治疗恶疮。
白壳螺蛳从出生时,即不生长于淤泥中,只攀附在水生芦苇上,终生不落地,因此味道有着在螺蛳中少见的清甜,没有一丝一毫的泥土气息,与紫苏同炒,清鲜非常。
这些小螺蛳都是刚刚迁移过来,还不堪食用,非常小,而芦苇下淤泥里的丑鱼,却是已经长成了的。
这些方头方脑短粗胖的指头长小鱼学名为葛氏鲈塘鳢,也叫山胖头、老头鱼,又因为它们生命力极强,即使在半干极度缺氧的淤泥中也能靠“冬眠”几乎完全停止生理机能而熬上一年半载等待来年春雨润物,也被称为“还阳鱼”。
老头鱼通常靠吃昆虫幼虫和小鱼小虾生存,因为头部常有寄生虫,吃的时候必须要去掉头才可以。
林愁能记得这种不太常见的鱼的原因主要是它们有着滑稽的超大鼻孔,几乎比眼睛还大了,丑的画风异常清奇。
再有就是它们的滋味——其实大灾变前原本是很少有人吃这种鱼的,以前还有老头鱼把人吃进医院的新闻——要不然别人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