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琨走在了最后面,倒不是因为他看到严授驻足后,不敢走出堂外,而是他在心中思索了堂上刚刚的一幕。
无疑,据理力谏的严授和力主用兵的自己,形成了针锋相对之势。
可是,在实际上,自己真的能够和被阎行敬称为师的严授分庭抗礼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的。
虽然因为昔日在徐荣麾下之时,阎行与自己的关系好到了称兄道弟的地步,可如今君臣分明,虽然阎行明面上以礼相待,私底下好更好以兄弟相称,可是徐琨明白,两人已经不可能是以往的那种军中同袍兄弟了。
就如同赵鸿,如今在阎行面前做起事来,也是谨言慎行,不敢逾越分毫。
所以自己不管是从资历上,从功劳上,还是从阎行的倚重程度中,都比不过时下炙手可热的严授。
那为什么,这场争议还会变成悬而不决的境地。
个中原因,耐人寻味,不过徐琨以一名久经戎事的军中将校的嗅觉,察觉到了其中的一丝丝不寻常。
只怕在这位昔日的这位兄弟心中,也是蠢蠢欲动有着远征匈奴人的想法。
只是因为严授当场反对的太激烈,所以阎行才会格外借助自己的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