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大了,加上雒阳本来就是国朝京都,又岂是说迁都就能够迁都的。
试想一下,长安作为国朝的西京,可当年董卓想要迁都的时候压力还会那么大。
现下兖州奉迎天子之后,想要把京都迁徙到自家的辖区,这等出格之事,天底下士民的悠悠之口,又岂能够饶过曹操,可别一着不慎,身为兖州牧的曹操被天下人指为像董卓、李傕那种乱臣贼子,那就麻烦了。
而看好曹操奉迎天子、迁徙京都的毛玠、荀彧、程昱等人,则力主要趁着阎行控制下的雒阳朝廷立足未稳之际,趁虚而入,利用朝野的反阎势力,抢先一步将天子和朝廷都护送回到兖州的辖地。
曹操本人绝不是泥古不化、固守常规之人,他内心也是赞同毛玠、荀彧等人的建议,只不过他还需要知道更多雒阳朝廷的内情,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好时机,出兵赴雒、奉迎天子。
只是没想到,王必和郭嘉探查了雒阳朝廷的内情之后,分歧会如此之大。
王必的想法和毛玠等人类同,依旧跳脱不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窠臼,但是郭嘉往河南尹走了一趟之后,敏锐毒辣的目光已经从朝堂的少年天子、衮衮诸公转到了河东的军政制度上,主张利用和河东之前有过交兵的河北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