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人物面前直接作弊显然是不可能的。只是赵高在现实世界里就早已想到了应对的方案——倭寇作乱最猖狂的时间也就几十年,按三年一次科举算,无非就是二三十场殿试。老八下属的历史研究部,早已经把历年考试的题目都给探究了出来,更是有着一批古文爱好者针对当时皇帝的态度和口味,写好了一篇篇的华美之文。
赵高的智力属性高达六十多,十天时间背三五十篇文章还是轻而易举的,这次一五二六年丙戌科考试刚好在他的准备之内。
而且连带嘉靖皇帝也被研究了个通透,这个时候他最主要的事就是给自己那不是皇帝的生父正名,同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写青词,历年手下数十位辅臣中一大半是因为青词提拔任用的,如徐阶、顾鼎臣、严讷、夏言、郭朴、严嵩、袁炜、高拱、李春芳之流,人品文章都不管,治政能力也可以商榷,唯一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青词写得极佳。
政治上绝对正确,审美趣味又符合了皇帝的口味,文笔经过数十人的润饰也决计不差,如果不是赵高那一笔实在只能算得上马马虎虎的毛笔字,大概这一科的状元就不是龚用卿,而是被赵高收入囊中了。
即便如此,赵高也依旧获得了二甲第七名的成绩。这是得到了皇帝的特殊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