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对联最早的展现形式,也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称春联为“桃符”。
故而李纲听到对联、春联时,才会一脸发懵!
李泽轩早有准备,他不假思 索道:
“这上联叫做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就叫做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这副对联谈不上什么文采,但突出的就是一个喜庆,算是现代春节里流传的比较广的一副春联了。
李纲闻言,眼睛一眯,沉吟片刻后,他点头赞赏道:“读起来虽然了无新意,但胜在对仗工整,而且这两句话也算是应景!不过老夫怎么觉得,你这对联跟桃符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呢?”
“桃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