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日常生活中铜器仍受到人们的喜爱,制造铜器便有利可图。《旧唐书》记载,“今江淮以南,铜器成肆,市井逐利者,销钱一缗可为数器,售利三四倍,远民不知法令,率以为常,纵国家加炉铸钱,何以供销铸之弊?所以禁铜之令不得不严”。“每销钱一千为铜六斤,造写杂物器物,则斤直六千余,其利既厚,销铸遂多”。
大意是销毁铜钱做铜器的利润可达三到六倍,六斤铜铸出的钱价值一千,而做成器物则能卖六千,货币的面值不如自身原料的价值,促使一些人专做毁钱造器的生意。
由此可见,在这个时代,黄铜不仅为稀有之物,更加是尊贵之物,民间不可能有人拿出上千斤的黄铜,即便有人能拿出,他也不可能用这昂贵的黄铜去做电线!
李泽轩虽然也可以将两千斤的铜钱全部丢进熔炉里面重铸,但他没有那样做,因为他觉得这样做是对货币本身的不尊重,而且私自销毁铜钱,在大唐是触犯律法的,他不想给政敌揪住把柄!
最终,李泽轩别无他法,只能去宫里求见李二,讨要黄铜了!
因为他记得当初倭国使团觐见李二的时候,曾经进献了数万斤的黄铜,现在的李二,手中肯定不缺铜!
起初李二听明李泽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