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有些想不明白,他不是个怕事的主,管你是首辅或者国舅家的商号,封掉抄了便是。
要不然熊瞎子的诨号,是如何得来的!
如果不是此等问题,还有什么能令智计百出的方书安为难?
“为募集军饷,朝廷发行数百万债券,并且许出去贸易之权,当中一条便是能够参与作战前沿的商贸。如今,沈阳一地囤积居奇的粮商大多是本地固有商人,但其中难免夹杂远道而来的客商……”
当初制定国债相关的条件,就是给那些拓展商路困难的商户机会。
现在他们到辽东做生意,因为粮食囤积就全部抄没。在有心人运作之下,必定会被宣传为出尔反尔,下一次再以其他名义发行国债,一毛钱都不会卖出去!
到时候即便朝廷如何澄清,黎民还是更愿意相信那些小道言论。
比起公信力,道听途说来的消息似乎更值得相信。
也不知道为什么,但事实从来如此……
不然,多少人写段子一般的历史传奇当成信史读的津津有味?
相比粮食带来的困境,国债路子断掉之后,影响更大。
即便熊廷弼没有在庙堂最高层坐着,但转念一想他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