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横明 > 150 强度和成本妥协
钱高,石炭便宜不少,它做成的炭,自然也能便宜。”

    大明的铸铁技术其实并不差,起码小型高炉这种东西,宋代就有。

    方书安只需要对原本以煤或者木炭为原料的炉子进行适当调整就行,不需要两眼一抹黑地从头开始。

    至于有些地方写到,回到过去就能弄个土法炼钢炼出灰口铁甚至高碳钢,有些不现实。

    即便***时期的土法高炉称为土法,也是在现代工业的基础上相对而言。

    至少人们已经有较为先进的鼓风设备,懂得利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知道用更好的耐火砖以及保温材料,会区分低硫磷矿石原料等等。

    一切是建立在19世纪钢铁大发展以后成型的理论基础上才得以成功。

    此时的铸铁作坊的小型高炉,甚至比那时期的土法高炉并不差,只是没有焦炭,没有高效的鼓风设备,不懂区分高磷高硫的铁矿煤炭,炉温上不去,磷硫含量极高。

    想要得到合格的灰口铸铁或者高碳钢,需要积累大量的实验数据,例如铁矿石与焦炭比例,助熔剂比如石灰石、白云石的添加比例,是否需要添加沙子等物质造成酸性炉渣体系,不是一蹴而就。

    需要展开大量的单因素变量乃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