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杨信则接过后面士兵递上的披风,把自己身上的飞鱼服裹住。
很快对面为首的葡萄牙商船上同样开始挥动旗帜,然后杨信这艘船继续向着他们迎上去,三艘船在黄浦江上就这样逐渐接近。
杨信裹着披风在甲板上静静地看着这两艘船。
这不是欧式软帆。
实际上这两艘已经接近于他准备建造的红单船,只不过因为时代差异还有些不同。
红单船源头就是澳门的葡萄牙人。
他们到达澳门后因为软帆不适合近海多变的风向,最终选择更适合这里的中西结合,用中式硬帆加欧式船身,另外吸纳中国的造船技术,就这样诞生了这种适宜中国沿海的船型,而且在未来两百年逐渐发展下去。
包括武器其实也一样。
澳门的葡萄牙人同样大量雇佣中国工匠利用中国的技术,所有澳门铸造的红夷大炮其实都有中国工匠参与。
而这两艘船比陈衷纪这艘更适合杨信。
这艘应该是在长崎建造,多少还带有部分倭国船的风格,相对于这两艘来讲已经有些落后了。
很快前面的船就靠近。
“陈在哪里?”
船首一个晒得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