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由此合二为一,称为尼罗河,然后一直向北流往埃及。
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的塔纳湖,白尼罗河发源于乌干达的维多利亚湖。
由于两河上游水情以及流经地区的地质构造不同,两条河水一条呈青色,一条呈白色,汇合时泾渭分明,水色不相混,平行奔流,犹如两条玉带,堪称喀土穆一大景观。
青、白尼罗河在喀土穆交汇向北流去,颇似大象鼻子,喀土穆也因此而得名,如果直译过来就是“大象的鼻子”的意思 。
赫伯特·埃克塞特教授等人也被面前的奇特景色所震撼,全都痴痴呆呆的望着青白两条尼罗河交会的情形。
而李玉龙看到这两条奔涌的大河,所想到的并不是奇绝的景色,而是这两条大河所代表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文明体系。
从埃塞俄比亚流出的青尼罗河所代表的正是古代的非洲十字教文明体系,而从乌干达流出的白尼罗河则代表了黑非洲的多神 教崇拜的文明体系,直到阿拉伯人带着圣教从北方入侵这一体系之前,在这个地方一直是由十字教的一神 教和黑非洲的多神 教崇拜体系所分庭抗礼的地区。
当圣教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征服传播到苏丹地区的时候,这一地区的宗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