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清楚。”
董原被张昭一句话给憋的要出内伤。但见父亲向他摆手,只得把一肚子气给咽回去。狗日的,你给劳资等着。余冠那里可是捏着你的把柄的。
董鼎将近五十岁,一辈子经商养成他讨价还价的习惯。此刻看着眼前的少年,脸上淡定的笑容慢慢淡去。他意识到有些棘手。张昭似乎看穿他的“威胁”。
把账房、伙计撤走,确实可以造成混乱。京西煤窑、宣府那边也确实是走董家的人脉网络,他有影响力。但是,这真的能对“二锅头”造成致命打击吗?
不能的。
他无非就是欺负张昭年轻,用这复杂、混乱的商业局面施压。他以为张昭害怕了。但现在看,张昭隐隐要掌握着谈判的主动,似乎并不畏惧。
“小儿辈的话,张贤侄何必放在心上?那就两千两银子成交。但是,我要派账房审查知行商行的账目,派遣管事到南口村中监察二锅头的生产等等。详细的条目我都罗列好,这是合约。”
董鼎从身边的李户书手中拿过合约,递给张昭,“张贤侄,你觉得合适咱们就签约。”
明朝的契约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衙门里用印的契约,具备法律效力。这叫红契。另一种是双方私下里商议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