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得演啊。他们又不是愣头青的言官。
李东阳轻轻的咳嗽一声,道:“臣等拟定的爵号难以服众,还请陛下赐名。”
李东阳性格诙谐,他率先拍一下弘治皇帝,武英殿中没人会觉得他品格不行。
群臣纷纷跟进,“陛下圣明无错,臣等恭请陛下赐下爵号。”
弘治皇帝表情舒畅,被拍的很舒服,将昨晚酝酿到现在的爵号说出来:“韦州地在西北,为秦时河南地,又名新秦中。张子尚一战保新秦百姓安宁,可以新秦伯为爵号。”
武英殿中的顿时响起群臣的称诵声,“陛下圣明。”
…
…
看似很简单的一场议事,硬生生的脱到约上午十一点许。主要是君臣高兴。重点是弘治皇帝高兴。
随后,新秦伯的爵号便传遍京中。而当天在六科廊房中抄邸报的书手多了一倍。
明朝的奏章流程,前面的程序不说,等皇帝批阅之后,奏章会下发到六科审核、存档、下发。所以,通政司的书手会等在六科抄奏章节选,这就是邸报。
通政司能抄,其他衙门当然也能派人来抄。在我大明京中衙门里的十八罗汉中,通政司排名又不高。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