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这件事张昭在行军的路上一直都在考虑中。
很简单,张昭虽然有志于改造大明朝,但很明显他目前的话语权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就像废除卫所,转募兵制这样的事情,都在他建议的范畴内。
而对鞑靼人的策略,是重中之重。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以为明朝都只是明末才有人造反。其实不然。比如,弘治年间的都掌蛮叛乱,南海叛乱,正德年间的白莲教起义,江西府盗贼群起。
而明朝的惯例是,对北作战是重心,用的宿将。而南边的平叛,基本都是采用文臣任总督来平定。
换言之,张昭掌握着对鞑靼的战略制定的建议权,实际上是处在整个明朝军事决策机构的最顶端。
他脑子又没进水,一路上当然会思考这个问题。
张昭躬身行礼,从容不迫的道:“陛下,臣前年初遇长宁伯时,提出平北虏三策,后在院试时提出战略三阶段。是以,臣要先说一说当前的形势。”
弘治皇帝走到书案边,喝着茶,颔首道:“嗯。”
张昭道:“陛下,臣在西北斩首一万六千余人,这对他们造成非常大的震慑,动摇了小王子,也就是鞑靼人所宣称的达延汗在草原上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