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会引起多少官员的嫉妒之心?
弘治皇帝并非那种情绪特别激烈的皇帝,性情温和,带人宽厚。给大臣骂了,也基本都是忍气吞声。此时都忍不住笑起来,“呵,早朝之苦?朕准了。张爱卿还想去国子监读书?”
张昭诚恳的道:“正是。臣束发读书,求取功名。奈何资质有限,只考取生员功名。臣如今虽然位列武班,但还是想在科举上有所进益,名列皇榜。”
明朝的科举路数,秀才考举人,举人考进士。但是这一套流程,还是有别的办法。那就是秀才进国子监读书,毕业之后就获得参加会试的资格。
张昭此时虽然拿了一个伯爵,但是想要做更多的事情,或者是带兵不想被文臣节制,最好还是要拿一个进士的身份。
王越当年取得威宁海大捷,他自己就是文臣、武将。和太监汪直商量好,两个人直接带兵出塞。
后面王越总督三边,也是军政大权尽数在掌握中。而若没有文臣的身份,这是不可能的!
王越上朝时,以站在武臣之列为耻,而是站在文臣的班列中。他是两榜进士,正二品的右都御史。
张昭可不像在未来的大战之时,听一个文臣节制、调动。明朝的文臣打仗哪有几个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