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一般站着。没有去打扰弘治皇帝的思 绪。自一个月前的“敲打”之后,他和张昭的关系迅速的疏远。当然,只要张昭还是宠臣,这个关系最终会恢复。
他以皇爷的利益为第一位,问心无愧。
萧敬脑海中的想法一闪而过,转到当前的事情上。事实上,他心中也在思 考张昭如何“破局”。
…
…
张昭从西苑里出来,骑着马带着亲卫往城东的报社镇而去。
他在新军营研究院中被弘治皇帝召进宫中,来的急,便没有坐马车。这会儿顶着正午的烈日去报馆。弘治皇帝都提醒他,可见事情严重的程度。
张昭刚才大致的浏览了两份论道报,从报纸上看,骂他的人,或者说反对用威胁手段,来达到和鞑靼人签订契约的人主要是三种人。
第一,比较单纯的儒生。他们认为这有违道义,背离圣人教诲,损害了大明在周边诸国的形象。这批人属于天真派。连最基本的逻辑都搞不清楚。
这一类人数量极多。这从历史上儒家搞外交的拙劣表现就可以看得出来。
第二,张昭的反对者。
论道报是什么地方?定国公府、成国公府所掌控的报纸。张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