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在运河上的重要地位,通州仓规模不断扩大,且城市地位日渐提升,短短二三十年里便在城西就陆续建起了好几座大仓。
到了正统年间,瓦剌军袭扰京城。总督粮储太监为护卫西、南二仓,奏建新城。新城东连旧城,周围七里。只设二门,城墙高也只及旧城的一半。
如此直到了正德年间,这新城城墙方被增筑与旧城平齐。
所以,这通州城等于是一大一小两个方框拼凑在一起,城南宽近五里(新旧两城相加),城东(旧城城墙)宽止二里又一百五十步。而城北与城西(新城城墙)那就是一个‘台阶’了,沿着运河而筑,新城西城约有两里长,城北却是旧城两里又五十步,新城两里又一百八十步。中间有一条百步长短的城墙(旧城的西城墙)相连通,那本就是旧城的西城墙。
城北的这座棱堡那就修筑在新城旧城的交际处,向外伸出的四个三角炮台(方天画戟形),各有一门大炮斜对着新旧两城的北城墙。再加上城外的运河,虽然这只一座棱堡,数量最少,但也并非是泥捏的。
郑芝龙选城北作为突破口,也只是因为这地方相对其他三个方向而言更便于得手罢了。
从火炮的散弹射程外铺填运河,那就是要承受着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