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事儿都没干,至少整编了下手下军马,比如把各部的马军都集中一处,整编成了骁骑军,然后就给应天的宋军按资排辈一一安放了名头。
谁是第一正将,谁是第二正将,如此一直排到了第二十二将。
——为了改变原先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造成宋军战斗力不强的状况,熙宁七年(1074),开始实行“将兵法”,将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全国编为140多将,北方以路为单位,其下以第一、第二序号编制;东南地区统一编为13将,3200人以下的只设正将。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兵士,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提高战斗力。这每一‘将’,更像是一军事单位,为首之人就是统制官。
赵不试当然知道第五正将是谁,现在在那里。拍马跑到炮军队列里头,看着排出两列纵队待命的八十辆炮车,吼了一嗓子:“儿郎们,报效朝廷的时候到了,我炮军发威的时刻到了,都随某来!”
没有多余的废话,便驱动战马,当先向第五正将所部赶去。
这第五正将部名义上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