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超过了一万家,并且还在快速的增加着,到92年,也就是一年后,琼岛的房地产公司将达到两万多家。琼岛的总人口在这个年代不到一百六十万。
到93年崩塌,整个琼岛留下了600多栋“烂尾楼”、18834公顷闲置土地和800亿元积压资金,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坏账率超过60%,许多价值高昂的抵押项目不过是刚挖了一个大坑,变成一个又一个人工湖泊。
在整个炒房炒地大军中,有一个后世的著名人物,潘搜胡,他就是在这里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92年资产一百万元。
92年8月为了核实一个项目的审批情况,潘搜胡以五斤橘子和一条香烟的代价获准查阅有关内部资料,他意外发现海口市在建人均住房面积已达50多平方米,而同期京城人均住房面积才7平方米。
凭着直觉,潘搜胡意识到琼岛的房地产要出事了,和合伙人商议之后,大家撤回京城,成为琼岛地产大潮中有数的几个没浸水的人之一,这才有了以后的搜胡公司。
88年海口房价一千出头,到92年已经接近八千。不说琼岛,就连和琼岛隔海相近的地区也受到了这波风潮的影响,北海,那个卡卡大的小地方,89年居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