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高武人的地位,只怕以后难以对敌!”李应本身比较倾向于武人这一边,看得也很现实。
如今,朝廷对武官的防范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只要少一冒头,不是前程尽了就是命保不住的地步。
这当然是有些难以抵御外辱的。
李应当然看得到这些。
武大笑着说道:“其实也不尽然,这是与历史相对应的,要知道前朝各方面的问题,一起暴露在太祖的手上:外戚问题、宦官问题、地方节度使问题相比唐朝,我朝的制度和政策更严谨、更合理。自太祖建国开始,就有一个基本国策:崇文抑武,虚外实内。”
“崇文抑武好理解,就是加强文官的权力,削弱武官的权力提高文人的待遇,压低武官的待遇。虚外实内呢?就是认为对外防御可以稍微放松一些,对内防备一定要紧,要高度重视和警惕内部造反。为什么会采取这样一个策略?唐朝的安史之乱是最直接的教训,本朝太祖的黄袍加身则是一个内部警示。”
“所以,本朝如此,也是有原因的!”
武大侃侃而谈,听得李应如痴如醉,而扈三娘等人,也觉得武大的说法很对,看得很长远,心中的敬佩也就更深了。
有了这样的听众,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