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了严重问题,看情况,应该是爆炸的冲击波损伤了战舰的传动轴或者舵机。个人认为,在穿甲弹无法击穿核心舱的情况下,装药量在45%左右的半穿甲弹对战舰的毁伤效果会更好。”
哈勒尔少将翻到了后面报告后,终于看到了这两发作为参考系的战果,虽然样本数据很小,但是总归有数据不是?所以,少将在给鲁普雷希特的电报中,专门提到了这一点。
而在鱼雷方面,哈勒尔少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在报告中提到了鱼雷从俄国战列舰船壳下划过的问题。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鱼雷初始定深以及飞机投弹高度是最重要的,虽然考虑到在某些浅海中使用的情况,所以在鱼雷后部增加了漂浮体,以便控制入水深度。但是实际上,不同投弹高度下,入水深度是不一样。如果高度过大,即使鱼雷平稳了,深度依然会比较大,而且之前为了避开战列舰的装甲下延,所以刻意提高了鱼雷的深度。但是现在看来,这个深度要减一些,毕竟鱼雷要是直接从船底划过的话,那就啥用都没有了。至于说装甲延伸问题,只要入水深度在4米以上,那几乎不会碰到主装甲。
总体来说,这年代航空对海攻击,依然是鱼雷比较致命。只要鱼雷引信和强度没问题,那么鱼雷对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