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在安东意气风发时,驻军于大非川的薛仁贵却愁容满面。
薛仁贵闻郭待封兵败自乌海撤回大非川后,吐蕃大军便紧紧的围了上来。两月间,唐军与吐蕃对峙于大非川上,大小数十战,可一直没能让薛仁贵抓住机会击败吐蕃军主力。
吐蕃大相钦陵亲率大军远远的驻于数十里外按兵不动,仅派偏师与唐军纠缠。
两月间吐蕃不断的有援军从西、南两个方向而来,以对唐军乘包围之势。令薛仁贵在大非川中撤又撤不得,北面就是大非岭,山路险峻,若撤必被吐蕃军追击,撤退恐怕就变成全军大溃逃。何况薛仁贵心中一直都在寻找战机一战击败吐蕃,扭转败势。
两年前在高句丽战场上扬名立万的薛仁贵隐隐有大唐第一名将之姿。自李绩死后,大唐军界更是无人战功能出其右者,一生征战沙场从未败绩,心中的傲气岂会轻易因郭待封善自行动战败而苍慌退回大唐?
更何况此次出征的唐军主力三万精骑并没有太大损失,在薛仁贵眼里,还有扭转战机的可能。虽郭待封损失了大量粮草辎重,但他还在大非岭上留下了不少,加上薛仁贵在乌海缴获的吐蕃军大量牛羊粮草才撑到了现在。
可眼下薛仁贵以经等不下去了,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