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却在朝中没什么根基的雍王为太子,还不如立拥有领军作战、治理地方经验,同时麾下又有一大批效忠的文臣武将的燕王为太子。
燕王诺为太子,拥有兵权的储君定不是天后一介只会玩弄政治权术的女子能轻易对付的。
这让反武派的大臣们看到了遏制天后权威,重振朝纲的希望。
然后在反武派的大臣们带头鼓动下,更多的朝臣上书二圣请立燕王为太子。此时,做为倡议立燕王为太子的那批首议之臣,反而在这场议立储君之争中沦为了配角。
立燕派大臣几乎占了朝臣的三分之一,令李治震惊于四子在朝中的影响力,同时引起了天后的警觉。
那些奏请立燕王为储君的奏书都会过天后的目,是朝中哪些人在倡立她是门儿清,清一色的反对她干政的朝臣。
看着案几上几十份奏书全是倡立四郞为太子的,天后一阵冷笑,对于这些朝臣心里打的什么鬼主意她是在清楚不过了。无非是想通过立手掌安东都护府兵权的四郞为太子来遏制她对朝政的干涉。所料不假,诺真如这些人的愿,四郞为太子后,过不了多久,这些人就该奏请太子监理国事,想方设法的让她这天后回到后宫里去做个不问世事的皇后。诺事不可行,说不定在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