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啊,港岛的高素质人才实在太少了,以后的研究所和工厂都需要大量的人员”
港岛除了一些富裕家庭,绝大部分的底层子女都是在公立学校上学,而大多数高素质人才最终的选择都是移民。为了自己的梦想,他觉得是时候办两座专门培育技术工人的技校了,研究人员反而好找,舍得花钱就行,但技术工人只有本地自产才会降低成本。
安亦斐想办的是半军事化管理的技校,避免被外部的社团势力干扰的那种,就如同影视城那样的,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土地问题。
说起来,梁家坪这个人比麦理浩认识的人只多不少,毕竟是香港本地人,在他的引荐下,安亦斐见到了已经七十多岁的纺织协会理事,名叫冯德康的老人。
“安先生,荃湾的那些纱厂确实产量已经很低,港府又因为污染加收了税费,很多人都打算出售。如果你真的需要那边的地皮,我可以帮你联系几家,不知道你是拿来做什么呢?”
“那真是太感谢了,冯老。那边的传呼机生产厂就是我的,如果买下那些地,我会陆续改建成电子类工厂。其他的地方我打算用来办两座技校,培养自己的技术工人,如果面积够大,还想建造为职工准备的住宅小区”
“好事,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