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的名字与自己的号牌,在官吏的核实下进入考场。
“顾青,你说我们书院的学子能有好成绩吗?”李泰问着。
“我怎么知道?”顾青看着场面,参加科举的人挺多,年纪从十一二岁少年可以一直看到四五十的中年人,科举对年龄没有限制,科举的题目也都是考一些五经论语,还有一些政事的对策,主要考量的还是文章水平和处理政事的头脑,从中挑选出比较好的,不像后世朝代的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唐代的科举试题比较广义一些。
裴行俭在自己的位置上盘腿坐下,眼前的桌案上放着一张新纸,上面写满了各类考题。
粗略看了一遍还有最后一道考题,算是算学的一类,考的就是顾青当初与诸国使臣对策的题目,裴行俭知道这个典故,提笔而下,这个典故不算是什么难题,而且道理也不是很难,长安很多人都知道,相当于是一道送分题。
学子们纷纷落座,安静的考场中各自开始提笔做题。
许敬宗安静的站在一边看着这次的科举开试,整整三个时辰的考试到了下午才结束,官吏们收起了考卷,裴行俭走出考场看到许敬宗就在考场外。
“怎么样?”许敬宗问着。
“应该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