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投身为县令私兵。
桓容奉命随军北上,除私兵之外,需有役夫跟随,负责驱赶大车,喂养骡马,准备膳食。
厨夫主动应役,不是为两匹布和一匹绢的安家钱,而是为报答县令大恩。
“不是桓府君,哪有我等今时今日!”
和厨夫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这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其他郡县征发役夫,除了活不下去的流民,多数人都是能躲就躲。到了盐渎,应役者无数,负责记录的县衙职吏都吓了一跳。
厨夫能成功应役,不说过五关斩六将也差不了多少。
能在不惑之年“挤掉”二三十岁的青壮,随桓容一同北上,除了做饭的本事,抡起刀-枪照样能够杀敌。
一旦战事起来,前方的府军私兵不够用,役夫都要顶上。
遇上狠心的将领,更多的役夫会成为人盾,换做后世的话就是“炮灰”,论死伤率,竟是比普通将兵还大。
盐渎的役夫却不管这些。
他们相信,以桓县令的为人,绝不会做出此等事。即便真上了战场,拼死一回,也是死得其所,没有任何抱怨。
遇上同乡,听到几句好话,心中难免高兴,厨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