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竟将五万晋军压得抬不起头。
慕容垂深谙兵法,知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
几次试探下来,以为摸准晋军的底细,日日派人对阵叫骂,激桓温出营决战。
桓大司马倒是能沉住气,奈何手下人心浮躁。尤其是各州刺史带来的私兵和仆兵,战力本就弱于鲜卑,打顺风帐还能凑合,一旦遇上苦战,当即就会露怯,根本不堪大用。
在这种情况下,圣旨送到军营,难免引人注目。
“丰阳县公桓容筹军粮有功,赐青溪里宅院,实封食邑三千户。”
这时的圣旨压根没有什么“奉天承运皇帝”,那是明朝后的习惯。
按照晋朝的风格,基本是怎么简单怎么来,不遇天子登基、帝后大婚一类的盛典,多是简单几句直指主题。
桓容领旨谢恩,捧着竹简有些愣神。
按照后世的话说,他这是在京城有了豪宅,还是“仇人”的家产?
圣旨送到,来人即刻告辞返还。
桓容可以理解,到战场传旨可不是什么好差事,不小心就可能遭遇流矢。这里又是胡人的地界,万一遇上哪支部落骑兵,说不定小命都要丢掉。
“天使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