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
一甲三人立即授,状元授翰林院编修。
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保和殿再经朝考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不久,就有人交卷,只是没有看到陛下。
监考官盯着。
吴礼赶在最后交了卷,吴仪早一点,等着大哥,其他的人陆续交了卷。
戌时后,殿试结束,新进的贡士离场,考卷整合后交由八名监考官审阅,看上的就放在一边。
熙和帝看了看过来的监考官,知道殿试结束,他让监考官拿了最先交卷的十张卷子给他,看了看眼前的这篇策论。
放到一边,又拿起一张,一连看了几张都只能用用平平无奇来形容,他很失望,问了一下这几人会试的名次,得知是在二甲中间,一看就学问有限,能得中二甲不错了,还想拔出头。
直接放到一边:“这些都不用提了,放到二甲方最后。”要不是还有点可取的,直接不录用了。
官员一看一听,知道陛下恼这些人取巧,明明学识不够还往前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