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毛纺品和棉纺品已经彻底从亚洲消失了,尽管他们也有美洲的廉价原料,尽管他们的纺织女工待遇比大明的奴隶也强不了多少,但技术的巨大差距却让他们在大明纺织品面前毫无招架之力。
实际上这时候大明产的棉布甚至在欧洲已经相当流行,哪怕英国国内也能见到,而且还是上流社会所喜欢的。
原因很简单。
印染技术的差距太大了,这时候大明的工厂别说各种不同颜色,就连多色多图案的花布都能源源不断生产出来,英国人拿什么去和一七八五年才出现的辊筒印花机还有一八三四年才出现的丝网印刷技术对抗?
技术就是优势,技术就是利润,技术就是金币。
大明资本家很清楚这一点。
他们必须保持这种优势。
这一点他们同样很清楚。
保持优势的最简单办法,就是断绝一切它流出的可能性,哪怕对国内同胞,他们都竭尽全力封锁技术,更何况是对外国人。
在他们的推动下,内阁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技术保护的措施,比如除国学院之外所有大学都禁止招收非一等公民的任何学生,而科技类书籍禁止对外销售,海关禁止任何在管控名单中的包括书籍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