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我儿有如此威望,更让我感到荣耀百倍,我既已返回,就想好好的颐养天年,李月给我说过,若我安心静养,尚有十年之寿,以后我儿就不要再来打扰我了。”
李亨遂将李隆基接入大明宫奉养,高力士封为齐国公,赏三百户,依旧伺候在先皇左右,后李瑁又向李亨献钱八千万,请求李亨答应让他去高陵县替母守墓三年,李亨遂封他为郑国公,准其请求,自此,李亨后患已解,朝中党派之争也趋于平衡,朝廷的目光开始集中转向东方。
这次吏部尚书之争可谓一波三折,先是郭子仪、李光弼先后上书辞去文职,然后是崔涣和裴冕联名推荐京兆尹崔光远任户部尚书,韦见素则反对,提名凤翔尹李齐物任户部尚书,这自然是李豫的方案,自他和李月会晤后,裴冕已经秘密向他表示效忠,他遂让裴冕不露声色,鉴于李齐物曾有护驾之功,李亨也想将李齐物调入京城,但崔涣则指出李齐物资历不够,在各方的较量之下,终于达成了妥协方案:升裴冕为门下侍中,迁左相,御史台一职重新起用老臣房琯担任;京兆尹崔光远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凤翔尹李齐物调任吏部侍郎兼京兆尹,南阳王李鼎接任凤翔尹;刑部侍郎张镐接任刑部尚书兼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工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