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恩科这么好玩,我就不走后门来鹿鸣宫了,还让死胖子不幸言中,我一定亲自从乡试会试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杀过来,真刀真枪地好好掂量掂量永旭才子的分量。
殿试只有策论一项,而之前的乡试会试则花俏得多,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等,墨义,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在一张卷子中,这类题目往往多达三五十道,口试则是口头回答与墨义同类的问题,帖经,则有如现代诗卷的填空与默写,考官从经书中选取一页,摘其中一行印在试卷上,根据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写出与之相联系的上下文,策问,即议论,依据考官提出的有关经义或政事问题,考生发表见解,提出对策,策问所及范围较广,有政治、教育、生产、管理等,比起帖经墨义来难度更大,有的也还有一些实用价值,诗赋,就是一诗一赋杂文两篇,经义,便是围绕书义理展开的议论。
总体来说,永旭恩科的花样还算有趣,较之单调乏味的八股更加灵活,不过要是和现代语文考试题型相比可是小巫见大巫了,给我的感觉,永旭朝科举更像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招聘,笔试面试应有尽有,流程手续按部就班,买方市场吹毛求疵,莘莘学子待价而沽。
想当年高考那会儿是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