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1mf的方案来测绘仿制,一年的时间就差不多了,但是宋老就是要吃透技术,还要局部改进,结果,晃晃悠悠,首飞一直拖到了1984年,当然,这也和发动机测绘仿制不顺利有关。
总之,进度是拖延下来了,同一年歼-8家族的重大改进型歼-8ii也实现了首飞。
相比之下,空军肯定是更喜欢机头粗大的歼-8ii啊,那里面能装的雷达,绝对是比歼7iii大一个数量级的。
所以,原本计划制造1000架的歼7iii,最后却在1988年到1991年间生产了17架,草草收场,这还是因为一些部件已经开始调配,不生产就浪费了。
这是后话,现在,空军的这个耍赖,让屠老很是恼火。
到了这当口,因为国民经济调整,空军没有钱引进,我看大家都是通情达理互相谅解的,你不说这个,而是把要退合同的责任一股脑儿推到没有改装出全天候飞机这技术状态上边来,显然无视合同谈判你自始至终都参加的这个历史事实,简直,简直就是嫁祸于人的啊。(不是华东之雄编撰,这句话来自屠老回忆录。)
早知如此,当时就不该太放心。
“去年,在谈判期间,陈部长指定我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