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的,本来和南昌豫章社这些就不是一个系统,因为宋应星的带动,甚至让南昌士子掀起一股学习科学的潮流……
实际上也不光是潮流。
宋应星在科学院偷学了不少东西,然后同样偷偷塞给他家乡朋友。
而这些东西则迅速变成实实在在的银子,比如水力锻锤就已经在南昌一带常见起来,这东西让南昌本地士绅,也开始大量制造优质锻铁。
他们也有冶铁基地。
这时候新余,分宜是重要冶铁地。
而且还有巨型生铁炉。
一座高达六米,一次就能装几吨铁矿石,木炭或者焦炭冶炼,四个小时就能出一炉生铁。
江西那也是钢铁基地。
说到底士绅也不傻,只要能迅速带来利润的,他们一样会去追求,比如杨信在京城的玉米育种,宋应星就经常跑去偷窥,甚至还在家乡也在种玉米,并且也在学习育种,还有地瓜,他也在江西山地种植,就连做罐头他都学,而且还偷偷带出去好几支水银温度计。
当然,因为时间问题,这些还只是在南昌一带出现。
黄端伯在建昌是感受不到科学带来的变化,在他看来这一堆乱七八糟,明显就是皇帝陛下不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