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高约6米,宽约4米。头顶部有球形髻,双耳垂肩,眉目清晰,表情庄重,眉心有痣,领下垂至腹,宽衣博带式外衣,内着裙,裙带有小结,外衣上部有披肩,阴线勾勒衣褶,坦胸,脸部肩部饱满,双手交于腹前结定印,双腿结跏趺,下有莲座,痕迹依稀可辨。座下有安放供桌的沟槽,像周围留有雕凿时搭加的窝眼。元代,蒙古人笃信佛教,在关沟四十里的山崖上镌刻佛像及吉祥语,祈求平安。
所以说,这根本不是杨五郎。
除“五郎像”外,在五桂头山崖下部还裸露出4幅少数民族文字的摩崖,从文字的外形看,酷似藏文,正与元史的记载相符。
不过这个地万为什么要刻阿弥陀佛呢?
据说,古时候这岩坎下临溪谷,是关沟大道中最险要的地段,而且有传说的“五鬼头”作祟,于是刻下阿弥陀佛,来往行人受“菩萨保佑”,而一路平安。
这五鬼头也十分地出名,又名五桂头,本名五龟山。
因山势如五龟相聚而得名。
传说明初燕王朱棣扫北时,曾借助擅使火器的霍氏五兄弟的威力打败了北元残部。
燕王做了皇帝之后,又担心霍氏五兄弟造反,就把五兄弟以蒙古细作的罪名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