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
事实上,这是刘安口述,潘秭灵写的。
李沆指着上面的方略连声称赞:“这个好,难怪你府上过的越发的不错,有这样的贤内助,你好命。”
刘安这一份的核心就是。
收钱的要想着开源、花钱的想着节流、审核的要防止有人搞鬼、监督的要防着之前的三人串连。
李沆继续说道:“拿着大宋来说,你家大娘子这法子倒也有套用的。偏远小县一年收一万贯的税钱却要花大几千贯,这就不合算了。那么想办法省下花掉的这些钱,省下的也就是挣下的,这事要议一议。”
刘安低声说了一句:“李公说的我不太懂,税不是不能少一文吗?”
“啊,哈哈!”李沆大笑几声。
刘安这货不识数,李沆心说和刘安说账,对牛弹琴,便也不再多说。马上换了话题:“说到眼镜,真是不错。老夫看了那份配镜的流程,也是不错。虽然工艺复杂,花费很多,但朝中要臣,还是需要的。”
读书,在这个时代,就是一个消耗眼睛的活。
朝堂之上,近视眼的比较相当的高。
当然,普通人想近视也不容易,这是读书人的高贵病,赤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