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如果用死面来做包子的话,也就只有“灌汤包”比较合适一些。
通常包子皮用的都是酵过的“面”,包子皮在蒸熟后通常也很松软。
不过“灌汤包”显然是例外,如果使用面的皮,结果就是凝固的汤汁在加热融化后会被包子皮吸收,不但“汤”没有,包子皮也变得潮湿、而且毫无口感可言……
所以“灌汤包”通常使用死面,或者死面与烫面、面混合做皮。
相比于纯粹的死面,将死面与面、烫面混合两掺面更常见一些。
不过像是开封灌汤包,就是使用纯死面,因为死面的劲道,可以令皮更薄,而且不用担心包子皮会因为汤汁而破掉。
最令刘昴星疑惑的,是解云龙的灌汤包的“汤”!
一般的灌汤包,是将汤汁放置凝固成的“冻”状,或者将专门制作的皮冻,切成小块后在每个包子中放上一小块,之后汤冻在高温下融化,灌汤包里面就会充满液态的汤汁。
但是解大师的“白玉灌汤包”,刘昴星尝过之后,马上便知道,里面的汤汁绝对不会是肉冻或者汤汁凝固的产物……
那种清香的滋味,分明就是纯素的汤汁!
而且按照题目的规定,使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