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同样的,大梅山军分区短时间内也丧失了进攻的能力。
火箭筒固然是威力非常大,但是火箭弹的消耗却极其庞大,之前生产的火箭弹已经所剩无几,所以,在苏联提供的新一批的引信没有运到大梅山之前,大梅山军分区是不具备再次发动攻势作战的能力了。
徐锐也不是没有想过,建个工厂自己生产引信。
引信的本质就是****,一只金属管子装着易爆的********,用郑二强教授的话讲,造****其实不难,但是要想制造出安全可靠的****却难,至于原因,就是大梅山的工业底蕴太过薄弱,一是产业工人素质不高,再就是配套的加工还没有跟上。
产业工人素质不够还可以通过强化培训来提高,但是配套加工却真的没办法完善,徐锐又不是神仙,总不能吹一口气,就使得大梅山这弹丸之地建设起完整的全套工业门类,这个是天方夜谭。
举个例子,********很容易爆炸,必须要用温热法保证安全,但是温热法要用到精度极高的模温机,这种模温机大梅山就没办法自己生产,总不能为了制造****再专门建一家模温机厂,对吧?就算你把模温机厂建起来了,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肯定又会遇到别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