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这一剑怎都可能为下一剑抢得些许先机,岂知宋缺看似随便的一个反击,就像奕剑术般把主动全掌握在手上,使他所有后着没半寸施展的余地。
宋缺的气势更不住膨湃增强,配合着武道意境的压制,令他压力大增,有如手足被缚,用不出平时八层的功夫。
“呛”!两人乍分倏合。
转眼双刀交击十多次。
若有人在旁观战,宋缺每一刀均似是简单朴拙,但身在局中的李翎却知道对方刀起刀落间,实酝藏千变万化,教人无法掌握其来踪去迹,只能见招拆招,依靠双剑的些微优势进行反击。
什么“以人奕剑,以剑奕敌”之术和“独孤九剑,攻其必备”之法在这种情况下是提也休提,更遑论找寻对方那“遁去的一”或细微的破绽。
挡到宋缺忽轻忽重,快慢由心,可从任何角度攻来的第二十七刀后,李翎仍然平平淡淡,节奏不变。在宋缺无可抗衡、惊天地位鬼神的刀法下,他就像在惊涛骇浪,暴雨狂风的大海中飘荡的扁舟,似乎时刻面临没顶之祸。但李翎仍然随波飘荡,借势用力,其实并没有多少危险。
蓦然,李翎右手重重地一刺,直接震退宋缺的一记长刀,宋缺却顺势后退,把厚背刀随手一抛,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