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的刘昌郝不是二十岁以前的刘昌郝,也不是三代好人刘氏夫妇。
大伙七嘴八舌地说着话,刘昌郝在脑海里将前后理了理。
先是旱灾。
熙宁七年旱灾虽重,但在北宋可能排进前十位,绝不能排进前五位,仅是刘昌郝可怜的历史知识,就记得北宋两次旱灾规模远远大过熙宁七年这场旱灾。如宋仁宗刚亲政的那两年旱灾,可能是熙宁七年规模的十倍!
之所以有名,郑侠的《流民图》、王安石罢相。
规模排不进前五位,是因为它的范围有限,东不过泰山,北不过真定府,南不过五丈河,西便是开封府,重灾区的百姓肯定惨掉了,然而开封地区仅是边缘地带,受影响有限。并且到了四月末,雨水来临,至少尉氏这边的秋收虽有影响,影响有限。
后是刘家的“三代好人”。
刘昌郝曾祖父迁为步军都头,将刘昌郝曾祖母带到京城。其实一个都头的薪水也有限,但在刘梁村刘昌郝曾祖父算是有出息了,乡亲们笑脸相待,刘昌郝曾祖父也不好意思 ,每次回乡,都带着一些刘梁村紧缺的礼物回来,偶尔有乡亲去京城,更是热情招待。
刘昌郝祖父在世的时候还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