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虽然流传很广,严格说它只是一本帮助小孩子识字的书,顶多说琅琅上口,“没有深刻的含义”。三字经对于古代人来说,它就是“经”。据传是南宋王应麟写的,南宋灭亡后,他隐居二十载,所有著作只写甲子不写年号,以示不向元朝称臣,可能导致了后来人对三字经作者模糊的原因。
王应麟乃是南宋末年有名的通晓古今的大儒,他一生写了许多巨著,以他的笔力,写出这部三字歌,自然非同凡响。不过王应麟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里面有许多糟粕的东西,放在明清文人会大力赞扬,然而放在还比较开放的北宋,不但这些思 想刘昌郝不喜欢,也不会受到文人主流的喜欢。
“不能全抄,有的必须要修改。”
人之初,性本善。人出生时都是善良的,拜托,不用性恶论就算是好的,谁说人性天生是善良的?若此那来的那句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奉有余?不过在宋朝性善论才是主流,也是本书的宗旨,不能改动。后面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刘昌郝到是很赞成。当然,这本书放在后来还有影响,里面确实有许多让人称道的内容。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牛啊,刘昌郝抄到这里不由地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