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签名画押,李阔海说:“刘小郎,此乃三分利。”
不是一年三分利,拖到了十月底,等于八九个月时间,就要付三分利息。
“大官人,汝家需买豆,然借钱与吾,三分利,非高矣。”
实际刘昌郝心里也肉痛,这可是一百五十缗的利息,两百贯,朱三他们四个人替自己跑来跑去付了多少抽解,不过一百余贯钱,盖大作坊需花多少钱,刘昌郝不清楚,然而木料竹料多从山里伐来或从围山村低价买来,有两百贯钱,多半也够了。但自己不付出三分利,李阔海会不会借钱给自己?若不是豆油的情份,即便自己出了三分利,李阔海都未必会借钱给自己!或将这一百五十缗钱拿出来交给朱三,又能多买多少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