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能真切如此。自宋以来,一人而已。
关键的是宋词这时正处于蜕变时期,能拿得出手的好词实际也不多。
苏姓青年欣赏水平不简单,刘昌郝念着这两首词,他仿佛如被一块巨石一次又一次击中心头,一颗心几乎跳到嗓子眼里,差一点都让他听跪了,刘昌郝读完,他立即说:“刘有宁,好令好令,难怪汝能作出明月几时有,汝当赴京城,以汝才华,会名动京师矣。”
我赴京城与你们交流?想找死啊。刘昌郝面不红耳不赤地说:“不窍不抢,不恶不歹,不骄不躁,不张不扬,京师繁华,非吾之所也。”
说完一拱手,赶紧走呗!
“好一个不窍不抢,不恶不歹,不骄不躁,不张不扬,”苏姓青年突然想起,立即四下里向各店家借笔,没几人有过目不忘的记性,得赶紧将刘昌郝刚才念的《木兰花·人生若只如初见》、《采桑子·明多情应笑我》记下来。
“二哥,其好厉害,汝远不能及。”苏眉儿带着崇拜的眼神 说道。
“人家乃是著三字经之人,才情可想而知。”
三字经才出来,还没有多少人注意,好书终是好书,更不能小看了徐芥方的运营能力,仅过一月,便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